首页 > 诗社 > 国学论坛
浙江省博物馆武林文博讲坛艺苑讲座系列之十一浙江省博物馆武林文博讲坛艺苑讲座系列之十一
也谈黄宾虹兼论如何评价现代中国画
地点:浙江博物馆西湖孤山馆区学术报告厅
时间:2015年8月20日上午9点30分
主讲人:著名旅欧诗人画家王枕美教授
  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相聚在浙江博物馆武林文博讲坛,和大家也谈黄宾虹兼论如何评价现代中国画。
也谈黄宾虹
  黄宾虹是中国画坛在近、现代出现的一个大奇迹,他一生为中国画“推陈出新和继承发展”做出了卓越、非凡的贡献。在我的研究中,认为他最大的贡献是他深刻地思考了和全面的总结了前人的中国画笔墨理论,重在自己的作品中反复进行着尝试和摸索,并把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现代面貌,从而达到了中国画的最高艺术境界,这是史无前例的。
  黄宾虹是中国画发展史上一座巍巍大山,这座山很大、很高、很深远,在近、现代中国画史上,独树一帜,已经也会继续对中国画坛产生倾倒性的影响。在我认识的和交往的诸多著名山水画家中,几乎都是从黄宾虹的山水画中得到了启发,而开始走向了自己的艺术道路,我也是。
  谈及黄宾虹的山水画作品,从白宾虹到黑宾虹,他倾其一生的精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了认真的创作和深刻的研究,他把中国画的笔墨功夫技法运用得纵横自如,发挥到淋漓尽致,到现在为止无人可及。
  现在我从浙江省博物馆编辑出版的“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系列展”的图录《高山仰止》中选出他在不同时期的6幅作品,加以简要的分析说明,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幅,《夜色轻舟》图,图录第8页。这幅作品是他50岁创作的,属于“白宾虹”的代表作。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中年时期的传统笔墨功夫很深厚、很扎实,但就其画面来看,略显单薄,很明显还没有形成他的浑厚滋润、构图奇妙的个人艺术风格。 
  第二幅,《水墨山水》图,图录第9页。这幅作品已经看到了他的用笔和用墨,展开了一个全新的绘画艺术天地:浓墨、淡墨、枯墨、湿墨、焦墨,多种墨法交叉并用和大量水的运用,还增添了破墨的运用,什么叫破墨?就是二种以上墨水的同时混合使用,比如用水破浓墨、淡墨破浓墨、浓墨破淡墨等等,已经组成了一部美妙绝伦的水墨交响曲,在我看来就简直好像贝多芬的交响曲一样,有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甚至有第三主题,余音绕梁,沁人肺腑,让人百看而不厌。
  第三幅,《焦墨山水》图,图录第13页。这幅作品是他晚年所创作的,也是他运用焦墨的代表作,整幅画面出现的全部都是焦墨。那么什么叫焦墨呢?焦墨就是很浓的、甚至有些不新鲜的墨,而他却在用笔的轻、重、急、缓,线条的粗、细、曲、直,点与线并用,疏与密重叠,肆意挥毫,运笔自如,墨气若虹。当我们看到此幅画时,就有一种正气浩然的气势扑面而来。见画如见人,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胸襟之博大,胸怀之坦荡。
  第四幅《渴墨山水》图,图录第16页。渴墨,也作枯墨解,实是枯笔用墨。画面基本上用枯笔勾勒、皱擦而成,仅此而已。既无湿笔,更无用水,滋润之味却犹在画中。所谓“渴墨山水”,在他的创作中是为数极少的,但我们可以窥见他一生在不停的尝试着不同的创作方法,这正是他最为可贵的精神所在。这幅画作于他九十一岁,曹操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就是。
  黄宾虹晚年的设色山水,是他艺术生涯中最为完美之作品,我选了二幅作为介绍:
  第五幅《春山红树》图,图录第39页。他用头绿 、二绿甚至翠绿等绿色点染涂抹于整幅画面之中,并且用墨、用水、用色同时进行,出现色、水、墨相得益彰、相辉映照,最后用了几点桔红添加在树梢枝头,春山的红树已经悄然出来了,我说这幅画简直就是他洒水、泼色、挥墨的演技场。
  第六幅《青绿山水》图,图录第125页。在画面是一大片浓厚的青绿,只几树夹叶和一湾山间小路留白于大青绿之中,其中玩味,让我们一见就会三叹,更对他顿生高山仰止之敬意!
  在此,我也录三段黄宾虹先生的语录做也谈黄宾虹的一个小结:
  他说:“不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不求修养之高,无以言境界。”这是做为一个中国画艺术家必须首先具有的自身素质,也是中国画艺术家必须追求的艺术目标。
  他又说:“甄别选录,临摹章法,购置元人逸品,参悟笔墨。”这是一个画家普遍都需要经历的艺术修炼过程。为什么学画要拜老师入门,仅仅从一幅复制的印刷品,是看不出画家用笔和用墨的奥妙,而原作则不同,细心的观察,虽画家并没有亲临,但见画如其人。而学画拜师,还可以感悟老师的冶学态度和老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可以潜移默化。
  他还说:“足迹所至,观山川风土,问前贤著述,时有选择,不随人附合。”这正是艺术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艺术生涯写照。画家在他的游学过程中,还是要有自己的选择,要取其山川风土的绝佳和前人著述的精华,为自己所用。
  以上三段黄宾虹先生语录,是对他的艺术精神和他的人格魅力最好的见证。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浙江博物馆为纪念黄宾虹诞辰150周年隆重举办的系列作品展,构思非凡,格调高雅,展出精品之多,涉及风格之广,和西湖相辉映,与孤山近相望,又在黄宾虹先生曾经挥笔泼墨的故地,更是意味深长,也定然必将在中国画展览史上留下一段美丽的佳话而传颂于世界艺术之林。
  如何评价现代中国画
  首先我向大家展示我在今年春节期间创作的三幅巨幅中国画山水作品。
  请大家看大屏幕:
  第一幅《忆江南》 靑绿山水  设色纸本  66*220 *5  2015年
  好画要写出来的,画应生气蓬勃。道家讲自然天成,禅讲空灵。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之处甚多,疏、密、聚、散成就了以留白为布局,而齐白石说:“画在似与不似之间!”此幅5大条屏组合巨作,构思巧妙,形制追古,整幅画面大气磅礴,韵味十足,留白处形成山字,可让观画者回味无穷。
  也可谓中国现代山水画之传世名作。
  《忆江南》,我写白居易词意,题款:“江南三月,春意盎然,山如碧玉,水如恋歌。”而西湖的柔美和浙山的峻秀尽在画中。
  第二幅《雁荡山览胜图》 浅绛山水  设色纸本  66*240*4   2015年
  在水墨钩勒皴染的基础上,敷以赭石为主的淡彩山水,始于五代董源,南宗以黄公望为宗,后有清六家仿其宗法,可见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地位。而用浅绛画法创作此图是画家表达对自己家乡的一种“悠然见南山”的思考。在笔墨探索中,在水墨艺术的传统程式基础上,自由、典雅又优雅地以诗“逸”化的浅绛山水艺术创作注入了新鲜的生命感受和鲜明的现代特色,并由此形成了画家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见于楮墨外。
  《雁荡山览胜图》,我写的是雁荡山秋色。正所谓春游西湖,秋游雁荡。题款:“秋高气爽,山色如金,峰欲飞去,瀑若雷鸣。”雁荡山的巨石、奇峰、瀑布,一览无余。
  第三幅《夏日山居图》 青绿山水  设色纸本  166*220  2015年
  画面层层叠叠的山川,有跃跃向上之势,连绵顾盼,灵动有趣;笔墨先钩后染,层层晕染,片片钩勒;既有整体性的美感又内中层次感丰富,湿枯浓淡兼施并用。唐张彦远《论画六法》说:“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猷,空善赋彩,非为妙也。”
观是图便见一派妙逸。
  《夏日山居图》,我写“心静自然有清风”的哲理禅意。题款:“松风动帆影,长夏得清音。”夏日山居,当人的心态放松、心静如水时,自然似有清风出于心中,自然觉得悠然见南山。这是哲理,也是禅意。而画面松风阵阵,归帆点点,山有幽境,水含微澜,夏日山居之逸性呼之欲出。 
兼论如何评价现代中国画
  如何评价现代中国画呢?评价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历来有很多观点和说法,但在我归纳起来,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气韵生动。气韵是气和韵,它们既是独立存在的,也是互相依存的;或者说“气中有韵,韵里藏气。”气韵生动了,作品就生动了,可以让人看了回味无穷。如果气韵不生动,直白地说就是作品一般化,那么让人看过也是没有多少感觉,看过了也就忘了。如果一幅作品根本就没有气韵可言,那就是一幅很低劣的、很烂的作品,没有任何艺术价值。
  其二,笔墨功夫。画家的笔墨功夫很重要,是画家作品的外在形象,讲得具体点就是画家对点、线、面的处理方式和艺术风格的自然表现。这既是画家长期作画的经验积累和成果结晶,也是画家修身养性和人格魅力在作品中综合体现。画家的笔墨功夫到了,自然画家的艺术风格也出来了。这就是见画如见人。
  其三,布局排阵。布局排阵是经营位置和传移摹写,是画家作品的构图,其中大有奥妙,是评价作品的极其重要环节。为什么我说画家作画,构图是布局排阵?因为画家作画和将军领兵打仗是一样的,有主攻,也有后援,有奇兵,也有伏兵。总之既要合乎自然,也要出奇制胜。否则,作品就流于平慵,不能引人入胜。
  我引用历史名人的三句名言来佐证中国画的画家艺术之道:
  一、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这是春秋战国管仲世称管子所说,这句名言值得深思。十年可以育树,可以培育出来一大片树林,而想培养出一大批、一代人才乃至大师级画家,那是一百年的长久大计,不是几年几十年可以做到的。要坚持不懈的培养出中国画的出众画家、名画家、中国画大师,这是现代中国画领域的一个重中之重的历史使命,纵观中国画的艺术历史,中国画是在各个时代出现的中国画大师手里而传承下来的。事关现代中国画的传承,要从战略的高度去看这个问题,要不拘一格发现人才,不可以一枝独放,要百花齐放。只有营造一个开放的艺术领域,才有产生大师的大时代背景,一枝独放产生不了大师。
  二、“鱼和熊掌不可得而兼之。”这是春秋战国孟子所说,这句名言很经典,对当下的中国画领域特别的重要。现在很有些画家,名气大了,钱包鼓起来了,但是他的作品却往往变俗了,反而不如未出名前的作品了,这是当下的一个普遍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书画艺术是不可以和金钱直接挂钩的,一旦画家的艺术创作和金钱挂上了钩,那很快的有一种俗气,一种铜钱臭气从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了。画家的作品面貌正是他性格和修养的直接流露,见画就可以见人。所以画家名气大了,最好不要太追求金钱,鱼和熊掌是不可以兼得的。
  三、“诗的功夫在诗外。”这是宋代诗人陆游所说。当时陆游看到他一个儿子写诗很用功,诗却写得并不好。然后他对儿子说写诗的功夫其实是在诗之外的。意思在诗外面的方方面面去努力,而不是仅仅是在诗的本身。这句话可以适用于一切做学问的人,就画家而言,想要提高自己绘画水平,必须从自身的方方面面去努力。首先要立大志,要有博大的胸襟和胸怀,要关心家国前途和怜悯百姓疾苦,要懂历史,要知文化,甚至包括要有深刻的和影响画家一生的重大生活阅历。这是人的格局,一个画家有大格局,才有大气势大意境的作品。
  我对当下现代中国画领域提出三个批评:
  其一,当下现代中国画领域,普遍存在过分炒作的现象,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文化现象,为什么?因为文人是标榜清高的和追求谦和的,直裸裸的大声宣扬自己怎么怎么高大上,不是文人的作风,这和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是极相违背的。画家对自己作品宣传和推广,本是无可厚非的,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作品也是有必要的,但要顺其自然,要有自知之明。过分炒作自己,特别是明明知道自己作品很一般,却为了名利过分的炒作,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也在误导别人。
  其二,当下中国画市场价格,普遍太高。由于整个艺术市场多种机构和各个环节,都为了自己的利益,闭着眼睛炒作画价,因为画价高了自然自己利润也多了。就这样反复循环炒作,画价那么离奇的高,中国老百姓是买不起的,那还怎么去谈让书画走进百姓人家?那又怎么去有利于提升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艺术的素质?
  其三,一枝独放,独家坐大。我只谈一个例子:几乎每三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一个很有实力的和潜质的画家,作品也很有个性,甚至是大师级的画家,只因为他出身民间,也就是说因为他还不在编制内,不是学院派,就永远也别想参加,别想脱颖而出。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呼吁,全国美术展作品大同小异,引不起人们关注,看过了也就忘了,其原因就在于此。一年一度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要把参展的权力还给全中国每一位优秀画家,选拔参展作品要以画家的作品说话。
  我在此呼吁:我们要重读、重新体会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推陈出新”和“百花齐放”的文艺思想。这对我们当下现代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和繁荣都是最精辟的和最经典的理论基础和大政方针。
  我今天的《也谈黄宾虹兼论如何评价现代中国画》讲座到此为止。
  朋友们再见。
2015年8月20日
杭州